分享好友 电工资讯首页 电工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电梯运行中噪声及振动的分析及治理方法

2024-08-24 10:45370建材之家
   本文讲述的噪声产生主要有机械和电气两方面的原因。而对于噪声和振动的治理,传统的处理方式和方法都属于一种被动治理, 也就是发现问题之后采取措施改善,本文则提出主动治理的思路,以期为电梯设计、 制造、 安装等各个环节提供参考。

   电梯噪声及振动问题分析

  机械方面的问题

   1.承重装置
   电梯的安装需要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的承重装置,否则容易出现振动并产生噪音。而承重装置的缺陷主要表现是:①承重梁的刚度不够;②曳引机与承重梁之间需要合适的减震装置,而目前有许多电梯中的这些减震装置往往出现橡胶材料硬度、 数量的不合理或受力不均匀。
   2.悬挂装置
   轿厢和平衡重都是通过悬挂方式安装实现, 而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绳头隔振装置刚度太大或太小、轿厢中心和曳引绳中心偏差过大,使导靴受力不均匀产生振动。各钢丝绳张力不均匀,摆幅过大。不同的钢丝绳张力会对曳引轮绳槽产生不同的压力,使曳引轮各绳槽磨损不均匀,时间长了会导致各槽节圆直径不同,绳间相对滑移加剧,引起运行中的振动和噪声,同时也会降低曳引轮和钢丝绳的使用寿命。绳头组合的压缩弹簧选型不对, 弹簧弹性系数太小会使电梯起制动时轿厢振动幅度增大, 弹簧弹性系数太大会使其抗冲击负荷能力下降,同样会使轿厢振动加大。钢丝绳的扭曲,试验证明钢丝绳扭曲会引起电梯振动,必须在安装时确保每 30m 钢丝绳旋转不超过 1 圈。
   3.曳引机
   曳引机是轿厢升降的动力来源和调速机构,对电梯的平稳运行非常重要。实际生产和安装过程中经常出现:
   第一、由于制造厂组装调试时为无负载运行,在电梯安装使用后,进行有负载运行时产生了振动,所以在制造厂组装调试时应适当地加些负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二、装配不符合要求, 减速箱及其曳引轮轴座与曳引机底座间的紧固螺栓预紧力不匀,可能引起减速箱体扭力变形,造成蜗轮副啮合不好,蜗杆与电动机连结后同轴度超标,因此在组装时,对齿轮进行修齿加工和对蜗杆进行研磨加工可以达到减小振动的目的。
   第三、蜗杆刚度过小、 电动机以及蜗杆轴承磨损,径向跳动增大。
   第四、制动轮和电动机转子动平衡不良、电动机与减速器之间连轴器同轴度精度低。
   第五、蜗杆轴端的推力轴承存在的缺陷。
   第六、电磁制动器两侧间隙不均匀,造成运行时不正常的摩擦。
   第七、曳引轮的不平衡旋转是曳引系统机械振动的主振源, 一般在设计与制造加工时已对此进行了考虑,提高曳引轮的加工精度。
   4.轿厢
   第一、在组装轿厢时没有正确设置减振消声橡胶垫, 则在轿厢起制动时会引起很大的振动。
   第二、轿厢壁板振动频率与系统振动频率相近,产生共振。
   第三、轿厢自重太轻,动态性能差,对振动的屏蔽能力较差。
   5.导向装置
   导轨的垂直度, 轨距偏差与接头平整度都会影响到电梯运行过程中的舒适感。导轨间距偏差过大会引起轿厢水平晃动,过小会使轿厢垂直振动。另外,导轨支架的刚度不够,导轨与支架连接、 支架与预埋钢板焊接,支架与墙体固定不牢固,也会使轿厢运行时产生振动。

   电气方面的问题分析

   电动机。
   转子与定子同轴度偏差过大, 因偏心产生不平衡单边磁拉力,导致振动;各相回路阻抗不平衡,从而产生负序旋转磁路造成振动,一般出现在绕组重复修复时因工艺不良、 匝数不一致的电动机。
   拖动与控制系统三相电源电压或调速器输出三相电压,不平衡大于 8%;速度反馈器件布设不合理而受干扰;调节器中调节器 P 值过大,I 值过小;调节器速度调节响应滤波时间选择不合适; 调速器速度给定信号不稳定或受干扰。
   测速反馈的干扰在电梯速度反馈的闭环系统中一般采用光码盘作为速度反馈信号, 测速反馈信号不正常是导致系统振荡和机械谐振的重要原因之一。如:
   第一、编码器与电动机连接不良,使反馈信号异常,引起电梯抖动;
   第二、编码器应注意清洁,灰尘遮挡会造成其触发脉冲不正常; ③编码器应避免外力冲击,盘片的扭曲、 损坏都会使反馈信号不正常
   第三、编码器连线布线要合理,地线和屏蔽线接线应可靠,避免外界干扰反馈信号。

    电梯被动减振治理

   机械治理措施

   1.在轿底安装轿厢补偿装置,利用它改变轿厢重心,使轿厢达到平衡,减少导靴压力。
   2.对角安装随行电缆。
   3.调节钢丝绳的绳头拉杆螺母,使每一根钢丝绳张力与平均值相差不超过 5%。对于行程在 30m 以上的电梯,测量时将轿厢置于中间层, 在轿厢上方 1.5m 处用弹簧拉力计测量每根钢丝绳的张力值。行程不大于 30m 的电梯测量轿厢钢丝绳的张力时, 应将轿厢置于最低层进行,测量对重侧钢丝绳张力时应将轿厢置于最高层,然后在对重侧对钢丝绳进行测定和调整。
   4.对于在匀速运行时曳引机产生的振动可采用在曳引轮上增加惯性轮的方法解决, 曳引轮惯性轮能吸收引起轿厢振动的能量,在电梯处于额定速度时可以消除振动,但在加减速时是无效的。
   5.应每隔 3-6 个月检查 1 次油的状态。当发现齿轮油发黑,有矿物质沉淀并冒白沫时则必须立即更换。当齿轮磨损太严重,已引起振动和噪声时应更换齿轮。齿轮的寿命取决于其磨损程度,齿轮上的凹点会加快其磨损速度。
   6.用沥青或阻尼材料粘在轿壁上可吸收振动能量,从而减少振幅和噪声,也可以在轿壁之间及轿壁和装演之间填充吸声材料。
   7.应尽量采用曳引比为 1∶1 的电梯。
   8.轿厢导轨间距应用标准值支架宽度的方形铁片调整,但调整垫片的总厚度应不超过 5mm。当调整垫片超过两片时, 应先焊为一体,然后再垫入。 导轨连接处台阶过大也会引起轿厢振动,其值应不大于 0.02mm。若超过该值,应对接头处用导轨刨进行修光,修光长度不少于 150mm。导轨垂直度偏差应为每 5m 长度内不大于 1.5mm。若超标可用压板及垫片调整。导靴与导轨间的间隙,一般应调整为固定导靴靴衬底部与导轨端面间间隙为 0.5~1mm。

   综合避振措施

   电梯的避振是通过以下途经实现:曳引机与承重梁之间的减振,钢丝绳与桥架之间的减振,轿架与轿厢之间的减振:
   1.曳引机与承重梁系统
   在极端情况下,当激振力的频率接近或等于系统的固有频率时,系统会发生共振。用于机组隔离的减振垫大小、尺寸和数量必须与安装文件或土建图一致。减振垫只允许放在机组和混凝土之间(或工字梁上);机组底座必须搁在整个减振垫上。
   2.轿架与骄厢之间的隔离
   轿厢与轿架的隔离可分为两部分:轿底和轿架的隔离;直梁夹板和桥架的隔离。直梁夹板和轿架的隔离有 3 条要求: 在轿架和轿顶之间只允许有减振垫连接; 当减振垫与直梁间隙超过 0.5mm 时, 减振垫应该更换。
   3.钢丝绳头与轿架间的隔离
   减振垫的选用根据额定载重量与轿厢轿架重量之和来决定, 并且在空轿厢时减振垫的压缩量应在 10-15mm;如果减振垫没有适当的效果,可以在钢丝绳和减振垫之间增加重量(约为骄厢重量 10%)。
   4.车厢升降用吊索有六根,用扭力板手校正,使每个绳索的紧围十分接近,检测绳索纵向振动基本相同,这样车厢扭转现象减少后与导轨接触均匀了,在导轨上加装压力油润滑,减少干摩擦力的幅度,这样,振动和噪声也有所降低了。

   主动隔振治理电梯的加减速特性和振动是影响乘客舒适性的主要因素

   如通过降低电梯的振动水平,提高电梯品质,以提高舒适性为目的电梯的振动控制必须建立在深入研究其激励源, 定量分析各因素、 各参数对电梯振动的影响方式及敏感度的基础上,从振动的振源、 传递路径、被控对象三个角度加以考虑。 电梯振动控制可分为被动控制和主动控制,目前振动控制绝大部分采用被动控制。

   电梯振动控制主要是下面几种方法

   第一、采用动态性能良好的曳引电机替换当前使用的电机;
   第二、改变电梯系统某些弹性环节的刚度系数以改变系统的固有频率,使之远离曳引电机的旋转频率;
   第三、在电梯轿顶轮两侧安装动力吸振器以消耗系统的振动能量,从而达到减振之目的;
   第四、使用隔振材料。一个正在服役的、 笨重的电梯系统, 替换电机或弹性元件相当麻烦,因而, 推荐采用方案③, 即在轿顶轮两侧加装动力吸振器以抑制电梯的振动。 电梯系统加装动力吸振器之后, 电梯桥厢的垂直振动被大大削弱了, 反映了动力吸振器良好的减振效果。通过合理地抑制振源、被动隔振,可以有效降低轿厢内的振动水平,对于一般的中低速 (≤2m/s) 电梯可以达到相应的舒适性要求。但对于高速电梯、超高速电梯,还必须采用主动隔振技术才能达到舒适性的要求。主动隔振系统包括三个关键部分振动信号测量、实时控制器、作动器致动器。主动隔振的效果比较好,但成本也比较高。半主动隔振则是根据电梯的振动状态实时地调整系统的控制参数、刚度阻尼参数。
   总结
   电梯运行时产生噪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通过全面的测试、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是治理噪声的有力保障。有关研究表明, 只有主动隔振治理才能有效治理电梯噪声对其周围环境的影响。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电气施工图纸会审工作要点
1、要审查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或有关技术质量标准,设计是否合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取得的回报,设计和选用的产品应是开放型的,便于有条件时系统扩展、互联和信息共享。 2、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使用功能,明确业主对其项目的定位和需求。应提供意见和建议与业主,及早协调明确要设置哪些系统,以便所设系统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避免主体完工后再上系统,难于施工,造成对建筑主体结构的破坏,加大返工

0评论2024-11-03385

电流互感器误差计算流程图
按书上的排版方式讲电流互感器误差计算感觉不简洁、不清晰,就做了这个流程图出来,自我感觉不错。欢迎同行指正。

0评论2024-11-03306

PLC编程学习的好处
一、可以提高电脑水平。  学习PLC编程,首先要学会各种PLC、触摸屏软件安装和卸载,打字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软件中的菜单的应用相当于把电脑的基础知识好好的学习了一番,一些人用电脑只会用鼠标点击,久而久之,这其实还是电脑盲,而学好PLC编程,键盘鼠标都要配合使用。在电脑硬件方面,电脑配置要求,串口以及外置接口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学好了。  二、自然而然也学好了英语。  PLC软件里面的指令L

0评论2024-11-03387

发电机定子转子一点接地现象及处理方法
发电机定子一点接地:现象:1) 警铃响,发电机“定子一点接地”光字牌亮;2) 定子绝缘检查,接地的一相电压为零或降低,其余相为线电压或升高。处理:1) 据表计判明是真接地还是假接地;2) 如定子接地保护投了“跳闸”但保护拒动,应立即手动解列发电机;3) 定子接地保护投信号时,如发信应立即查找接地点,接地光字牌设法予以消除;4) 若为真接地,且外部回路设备无明显接地点,应迅速汇报值长、中调,然

0评论2024-11-03466

电梯在维修时的用电安全规定
1.在电梯进行维修或定期检修试车时,必须断开总电源。电梯轿厢内不可载客或装货,同时应在层门口、轿内操纵箱、机房控制柜等处,悬挂“检修停用”、“不许合闸”、“正在修理,不可开动”等内容的警告牌,试车时应有专人统一指挥,根据指挥人员所发的指令,才能摘去警告牌或开动电梯。  2.电梯进行检查、试验、修理、清洁工作时应将机房电源开关断开,以保证安全。  3.电梯检查维修时,必须使用36V以下的安全电

0评论2024-11-03449

高压配电网对于无功补偿的具体应用分析
无功补偿在维持电网运行所需要的足够无功功率之外,能够通过将多余部分的无功功率去除,从而达到对于电网运行环境的优化,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地推动无功补偿在全面合理的规划及布局基础上的分散补偿的实施,力求推动整个电网的就地平衡。本文下面就针对无功补偿在高压电网中的应用进行一下分析:1)配电网的自动跟踪补偿目前,高压配电网的管理人员主要利用固定及可变阻抗型,这样两种自动补偿的装置来进行无功补偿,其中固定

0评论2024-11-03408

51单片机的上拉电阻一般多大
1、51单片机的p0口为了实现准3态,采用了oc输出,也就是集电极悬空输出,也有叫图腾柱输出的。这种电路结构,只有下拉能力,高电平输出没有电流,在高电平时表现为高阻态;加上上拉电阻,就会失去高阻态,变成 1、0 两态。2、p0口上拉电阻的选择,应遵循基本的电路设计原则,不能盲目套用,要看后级情况而定:例如,后级驱动的是1只npn三极管,这个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100倍,三极管的负载电流(

0评论2024-11-03399

高压负荷开关的灭弧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
灭弧原理   (FN3-10R)---利用分闸时主轴带动活塞压缩空气,使压缩了的空气由喷嘴中高速喷出而吹灭电弧的;FN5-10D---有整套灭弧装置的灭弧管构成。(真空管) 特点   A、可以隔离电源,有明显的断开点,多用于固定式高压设备。   B、具有灭弧装置和一定的分合闸速度,在合闸状态下可以通过正常工作电流和规定的短路电路。   C、严禁带负荷接通和断开电路,常与高压熔断器串连使用。(

0评论2024-11-03444

伺服驱动器的高速脉冲指令输入
如果上位机是一高速脉冲指令方式输出,伺服驱动器只能通过差分驱动方式接收脉冲指令。如图:这里务必保证差分输入的电压为5V,否则伺服驱动器的输入脉冲不稳定,会导致脉冲输入丢失现象,或出现脉冲指令取反现象。上位机的5V地必须与驱动器的GND地相连接,以降低噪声干扰。  差分输入方式就是采用差动放大器,如同RS422,RS485通信线路一样。差分驱动器具有较高的操作频率,因此上位机可以传送较高频率的

0评论2024-11-03239

电动机运行中的检查项目
通常,电动机运行时,要监控如下几方面内容:  (1)电动机电流是否超过允许值。  (2)轴承的温度及润滑是否正常。电动机轴承的最高允许温度,应遵守制造厂的规定。无制造厂的规定时,可按照如下标准:①滑动轴承不得超过80摄氏度;②滚动轴承不得超过100摄氏度。  (3)电动机有无异常音响。  (4)对直流电动机和电刷经常压在滑环上运行的绕线式转子电动机,应注意电刷是否有冒火或其他异常现象。  (

0评论2024-11-03250